2007-09-20 關鍵詞: 4468
身邊的朋友、公司很多人都有著這樣的疑問,移動互聯網會在什么時候爆發?或者用爆發這樣的詞并不適合,問題應該是:什么時候移動互聯網會像自來水一樣流淌?大家都不會再去討論移動互聯網這樣的概念,因為所有公司都是移動互聯網公司,所有用戶都是移動互聯網的受益者,你可以在工作生活的時時刻刻感受到便利,但是普通用戶并不需要知道那是移動互聯網,技術與概念本身只是服務的一種形式,這時候那些專注移動互聯網的服務商也能夠從中獲取豐厚回報。
終端的性能已經不是問題,我們現在已經有內存接近1G、CPU頻率超過1Ghz的移動終端;網絡連接大多數家庭與公司已經有WIFI,并且3G已經露出一些大展宏圖的苗頭,4G也將會在幾年的時間內來到我們身邊;應用這也許是一個問題,我們現在的應用數量很多但是仍然缺乏一些“很移動”或者與傳統PC應用差異化的應用,但是我最近看到一款iPad應用可以幫助消費者查看試戴眼鏡的效果,體驗非常逼真與友好,那么我想隨著開發者們的進化與適應未來會有更有想法的應用出現。
終端、網絡、應用都不是太大的問題,它們都能夠在未來的兩至三年得到顯著改善,那么還有什么阻礙移動互聯網的普及?首先我們需要來了解“普及”的這個概念,什么叫普及?中國現在有9億手機用戶,至少得有4億或5億以上的用戶使用移動互聯網,并且他們的使用都是靈活且不那么初級的。要獲得多數用戶的選擇,移動互聯網整個產業鏈首先應該讓他們用得起、用得爽,這是移動互聯網普及的前置條件,然后才是用戶要有愿意嘗試移動互聯網應用的主觀欲望。
讓用戶用得起,當然涉及到的就是價格問題。我們現在不乏價格1k附近的智能手機,但是它們大多設計與體驗嚴重縮水,嚴格意義上并不算是合格的移動互聯網終端,占最大比例的手機用戶購買的甚至是五六百的山寨機,價格是阻礙他們享受移動互聯網的第一個門檻,不只是價格要低,而且體驗也還要跟得上。這里面除了電子產品不斷進步,產量上升帶來的成本降低外,還可以通過與運營商、移動互聯網服務提供商(MISP)的合作對消費者進行補貼,把終端成本降下來可能需要兩至四年時間。
在一切前置障礙被掃除后,才是移動互聯網最艱難攻堅戰的到來,如何去讓用戶適應并喜歡上移動互聯網。盡管我們知道這是一個充滿魅力的改變,但是這樣的改變對普通用戶而言并不是那么容易,就像是六七年前我們跟身邊的朋友談網上購物他們覺得不可思議一樣,移動互聯網的全面普及也會經歷緩慢的一個過程,這個過程可能是三年、五年甚至七年,但是這個等待是值得的。
最后,移動互聯網并不是PC互聯網的敵人,在一種新的規則確立后并不意味著老規則會消失,它們會在某一個點完成彼此互補的結合,當然這個過程中可能會出現行業的洗牌,出現出一批新的優秀的團隊加入這個市場,就像是HTC借助Android翻身成為市值第一的手機廠商一樣,這個世界總是不斷有新的變化讓人驚喜